泸州“碳账本”惊叹了谁?

  • 更新时间:2023-02-17 08:51:05
  • 访问量:339

“照日深红暖见鱼,酒城江边来放流。一江清水,护鱼儿归家繁衍”。

在泸州市“绿芽积分”发起的生态放流活动中,已经有60余万的岩原鲤、中华倒刺鲃、鲢鱼在泸州一跃而入,投入长江怀抱。

打开泸州市“绿芽积分”微信小程序,只需要150“绿芽积分”,就可以放流一条岩原鲤。还有许多人选择“请客买单”:用100“绿芽积分”兑换鸥粮投喂红嘴鸥。仅在今年春节期间,“绿芽积分”就累计线下兑换鸥粮5000余份,吸引了许多市民参与爱鸥护鸥行动。

什么是“绿芽积分”?谁在发起、谁在运营?

image.png

“‘绿芽积分’以微信小程序为载体,依托‘绿普惠云—碳减排数字账本’,通过全方位采集用户绿色生活、绿色出行、绿色循环、绿色金融等多个维度数据,并运用碳减排方法学进行核算,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个人绿色生活激励回馈机制。”在2022环境互联网创新大会上,由泸州市生态环境局报送的“绿芽积分”入选2022智慧环保十佳创新案例,泸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陈进进行案例分享时,详细介绍了“绿芽积分”。

微信图片_20230216172959.jpg

“简单来说,‘绿芽积分’就是把我们每天的环保行为,通过一定的标准和计算方法进行数据量化,核算减碳量,发放相应积分,这些积分可以在平台上兑换奖品,也可以再次进行环保公益捐赠。”陈进告诉中国环境报记者说。

这其中,“绿芽积分”整合了政府、企业、高校、社会团体等各方资源,建立低碳福利、环保公益等权益激励体系,实现积分从产生到消纳的全闭环,形成自我“造血”、内在驱动的生态模式。

每行走500步,可记录8.215g减排量,获得1“绿芽积分”;

每日光盘打卡3次,记录144g减排量,获得5“绿芽积分”;

乘坐1次公交车,记录80g减排量,获得10“绿芽积分”。

多走几步路、选择搭乘公交车、光盘行动……这些日常生活的小事,都可以累积“绿芽积分”,成为用户的低碳收益。

点开“绿芽积分”的操作页面,包括低碳步行、绿色停驶、绿色金融、公交出行、光盘行动、旧衣回收、环保志愿服务等多个环保行为场景,都是用户获取“绿芽积分”的主要途径,覆盖了公众衣、食、住、行、游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d25e74f52715ba5f6cb576bae637ff3.jpg

个人的每一项低碳行为都能转化成收益。在“绿芽积分”平台的“绿芽集市”板块,上架了100余种线上礼券和实物商品,涵盖文具益智、家用电器、美妆护肤等10个品类,用户可以直接在平台上用积分兑换。

25b3f12e15e1b10e16a82b7f3c5eede.png

除了实物产品外,用户也可以拿自己的积分来做公益。陈进告诉记者,“绿芽积分”平台的“绿芽有爱”版块,上线了独具泸州本地特色的环保公益项目。

491bb10d11bff36dd907286e0e10865.png

比如,在“保护红嘴鸥”公益项目中,用户既可以线上捐赠积分用于采购特制鸥粮,由红嘴鸥所在区域的“绿芽”环保志愿者代为投喂,也可以自己在线下用积分兑换鸥粮,亲身感受投喂红嘴鸥的乐趣。

image.png

要把“碳账本”做好并不容易,不仅是投入资金这么简单,需要考虑如何吸引更多用户,如何用有限的资源撬动最大的效益,如何推动公众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绿芽积分”很好地回答了这几个问题。

一方面,双线融合,线上线下同时发力。线上以“绿芽积分”微信小程序为主阵地,经常性开展无车日双倍积分、线上知识竞答、光盘打卡抽奖等活动,让学生、社区居民、车主等各种用户都能够参与进来,让目标用户有更强的体验感和参与感。在2022年六五环境日低碳云打卡活动中,用户线上打卡达4万人,累计抽奖超30万次。

在“绿芽积分”平台上开展的泸州市2022年中小学生生态文明知识线上竞答活动中,参与人数超过11万人。线下以志愿服务、环保公益活动为主旋律,对“绿芽积分”进行品牌化运营,比如公众不仅可以通过“绿芽积分”平台报名参与环保志愿服务,还有机会参与到保护母亲河、增殖放流、植树造林等公益活动中来,通过这些公益项目助力环境保护,也为公众提供了环保社会实践的渠道。到目前为止,通过“绿芽积分”,已累计开展环保公益活动200余场、服务群众超30万人。

微信图片_20230216172917.jpg

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充分体现泸州特色。“绿芽积分”充分调动本地社会资源,与“泸州银行”通力合作,率先开展绿色金融领域的碳减排行动,用户使用银行手机APP办理相关业务时,既无需使用交通工具前往网点,也节约了相应的纸张、电力等资源,以此核算相应的减碳量,发放对应积分。

“绿芽积分”会走多远呢?

陈进告诉记者说,“要立足‘互联网+大数据’,不断丰富减排场景,为公众提供一站式参与低碳减排的路径,继续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不断扩大‘绿芽积分’朋友圈,为公众参与绿色低碳行动提供新思路、新动力。”

image.png

2021年,“绿芽积分”入选“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全国十佳公众参与案例。2022年2月,“绿芽积分”上榜《福布斯》杂志全球区块链50强榜单……

“绿芽积分”频频获奖背后,实际上反映了一种趋势——从“蚂蚁森林”,到泸州市“绿芽积分”,再到各地试点推出碳普惠平台,个人碳账本、碳普惠机制已经悄悄地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有机构统计数据显示,已有超过21个省市将研究探索个人碳账户、碳普惠机制纳入地方发展文件要点。

点滴汇聚,终成江河。人们日常衣食住行等消费行为都在耗能,单个人的能耗看似有限,但总量不容小觑。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消费行为能耗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45%-50%,并且还在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如在饮食方面, 2010-2016 年,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中有 8%-10%来自食物损失和浪费。世界资源研究所估算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因食物损失与浪费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为 11 亿吨。

然而,居民的生活消费端碳减排场景比较分散,几乎涵盖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出行方面有步行、骑行、公交地铁出行、机动车停驶、新能源汽车使用等场景; 餐饮方面有点小份餐、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光盘行动等场景;办公方面有无纸化办公、线上会议等场景;节约资源方面有购买节能产品、垃圾分类、二手交易等场景。

以泸州市“绿芽积分”为代表的个人碳账本将这些跨场景的碳减排量进行了融合和汇总,不需要用户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就可以直接参与到碳减排的过程。

有了相应的计算平台后,个人的碳消耗有了量化的概念。用户通过积分开始关注到自己在“衣食住行”方面有哪些行为可以产生减排量,关注并了解低碳行为,进而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同时,个人的碳减排行为将转化成碳收益,变成了真金白银的碳钱包、碳资产,激励人们继续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形成正向循环,从而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就会形成社会性的改善。

科技改变生活,小平台的使用让琐碎的日常有了更宏大的意义,这难道不是一件很酷的事吗?

编辑:邢飞龙

转自:中国环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