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深山十八年,秦岭深处护水人——记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西安市黑河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总站

  • 更新时间:2022-10-10 10:54:20
  • 访问量:413

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发源于秦岭太白山主峰的黑河,全长125.8公里,是西安市最大的饮用水水源地,被誉为西安人民的“母亲河”。

在这里,有一群“孤独的人”,他们是黑河的守护者。他们工作在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常年与青山做伴、绿水为伍,不畏山高路远,不惧暴雨洪灾,对抗烈日与严寒,日夜守护着西安的“母亲河”,只为人们能够喝上那口干净的水……他们就是西安市黑河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总站的工作人员。18年来,他们将青春、汗水和智慧,挥洒在巍巍秦岭的山水之间。

 

绿水青山 (3).jpg

图为西安市黑河水库。西安市黑河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总站供图

 躲滚石、运垃圾,背后的艰苦不为人知

黑河水源地保护区总面积达1481平方公里,点多线长流域广,监管任务繁重,黑河环保队伍十多年如一日,坚守在水源保护第一线。无论刮风下雨,他们每周都会进行4次雷打不动的巡查,如果遇到滚石塌方,那么绕行就不可避免。

遇到车子到不了的地方,他们就肩背手提监测设备,或爬山,或走崎岖山路,去进行河水取样监测。31名黑河卫士,不论是严寒的冬季还是酷热的夏天,都挡不住他们巡查的步伐,每年人均巡查两万多公里。

这支队伍里,每张沾满泥土的脸,都愿为使命而战。

清运队队长庞凯红,负责水源地垃圾清运,冬季漫天飞雪,山区行车险象环生;夏季天气炎热、蚊虫遍飞,垃圾臭不可闻,在崎岖的山路每天往返近200公里,年均清运水源地居民生活垃圾900余吨……但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多么繁重的工作,他从不叫苦叫累,以实际行动感召着身边的人。

山区分站处于秦岭腹地,工作、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多年来没有正常的双休日、节假日。陈河分站站长齐江学带领站上同志扎根在大山深处,日复一日地进行着水源地环境巡查、执法等工作。巡查的时候,他们需要翻越海拔1200米的秦岭梁,遇到冬季下雪天气巡查,他们经常摔跤,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到了饭点,也只能用馒头咸菜来充饥。厚畛子分站站长张喜平,从设站之日起就在分站工作,在他的印象里,这里就像是一座孤岛,除了生活不便,危险也无处不在,因此,手电筒、木棍等装备必不可少。

 

图为环境应急人员进行应急演练。 西安市黑河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总站供图

 “红色联盟”为保护水源地注入新活力

“让群众喝上安全、干净的黑河水,就是我们的职责。”黑河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总站站长王宏启说。朴实的话,蕴含着深厚的感情和认真负责的初心。他们凝练出“做黑河人、勇于担当,铸黑河魂、无私奉献”的团队文化。同时,探索和形成了水源地内各企事业单位共建生态环境保护的“红色联盟”机制,为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自己守护着好山好水,也要带着群众一起干。

他们主动深入“南水北调引汉济渭工程”建设单位,为企业解决环境治理难题,被生态环境部列为“六稳六保”陕西省帮扶企业典型;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他们主动下沉驻地村镇,连续奋战36个昼夜开展志愿服务,当地群众自发赠送了“服务村民抗疫情,践行使命做表率”锦旗。此外,他们还会给农户和过往游客送去带有节水护水标语的环保购物袋、垃圾袋等,宣传护水理念……

 

图为工作人员在水库进行水质取样监测。西安市黑河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总站供图

 用好智慧大脑,黑河水质成绩单常年为“优”

近年来,黑河水源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这离不开黑河卫士们为此付出的青春、汗水和“智慧大脑”。

在黑河陈河镇段,王宏启向记者介绍起了这里的智能监控系统:“这个就是视频语音播报监控系统,主要职责是对河道的游泳、戏水、环境违法行为进行驱离和劝阻。”随着他的话音刚落,身边的监控系统就传来了总站工作人员的实时语音播报声:“您的行为已进入视频监控范围,请您保护水源。”

此外,黑河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总站还通过购置无人监测船、建设应急预警平台等,很早就实现了24小时监控河流水质。在推进精准化防控措施方面,对保护区最大化实施视频监控覆盖,将因人为活动可能造成的水源污染隐患降到最低。并联合驻地单位常态化备战,开展应急演练,锻造出一支具备快速反应能力的水环境安全应急力量,使黑河饮用水水源生态安全屏障坚如磐石。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不懈的努力,黑河水源地水质常年优于Ⅱ类标准,达标率100%。在这里忙碌的每一个身影,都是黑河守护者赤诚初心的写照。他们以自己的坚忍执着,为守护好西安的“政治河、经济河、生命河”而贡献一份力量。

编辑:孙浩

转自:中国环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