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好了,小天鹅又回来了!上海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效显著

  • 更新时间:2022-09-29 11:50:24
  • 访问量:291

“这个照片是小天鹅的照片,东滩互花米草整治修复后,小天鹅又回来了……”

“这个照片是金山区漕泾镇水库村,蓝天白云,水中鱼翔浅底,晚上有河塘月色……”

 

 

日前,上海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党委专题系列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程鹏在介绍上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工作时,同样是亮出了2张照片。

据程鹏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核心,聚焦城市生态建设和河口生态保护两个重点,在探索河口超大城市生态保护中开展深入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生态安全格局得到了有效稳固

2012年,上海着手生态功能区划工作,识别了重要生态功能区。2018年基于“陆海统筹”原则,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并对自然保护地进行整合优化,目前整个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的面积超过2500平方公里。

在稳固生态空间格局的同时,上海积极推动生态廊道建设,包括绿林地建设,人均绿地从一张报到一张床再到一间房,千座公园的打造,林绿地逐渐从零散地分布转变为相对集中连片的、规模化的、发挥更大生态效益的模式来转变。生态空间进一步优化,逐步形成了多层次、成网络、功能复合的生态空间布局,显著提升了城市绿色软实力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空间基础,为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生态保障。

生态示范建设得到了长足进步

崇明世界级生态岛是上海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两山”理论的重要举措和抓手。经过十多年的建设,生态岛的生态质量得到改善,崇明岛森林覆盖率超过30%。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崇明小天鹅是二级保护动物,它的数量最高曾达到3500只,后来因为互花米草外来生物入侵,小天鹅基本上一只都没有了,从3500到0。崇明东滩互花米草修复项目,对25平方公里的互花米草进行治理,是全球生态保护、湿地修复领域投入最大、规模最大的工程之一,投入资金将近12个亿。项目实施后,小天鹅现在从0到300只、400只、500只。照片展示,去年监测到小天鹅已经到1000多只。目前,崇明生态岛占全球水鸟种群数量1%以上的种数,从7种增加至11种,东滩被列入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世界遗产提名地。

 

微信图片_20220613142223.jpg

东滩湿地

除了崇明,包括青浦区,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水乡客厅、蓝色珠链,“打造世界级湖区”也在积极推进,全区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命名,正在申报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照片展示的金山区漕泾镇水库村,已被授予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PIC_9693.jpg

水库村

金山是化工区,现在空气质量改善非常显著。上海市委、市政府正积极推进南北转型,和中国宝武集团、中石化集团签了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南北转型,把过去钢铁制造的区域,包括宝山、金山,通过产业转型促进绿色低碳发展,让郊区、市区生态环境更好。

城市生态特色得到了突出展现

上海是超大城市,人口多、产业集聚、地域比较小,但是上海处在母亲河长江入海口,是超大的河口城市,在国际上河口城市的保护具有特殊性,自然环境支撑这座城市的发展,经济持续发展、人口不断增长,也赋予城市特殊的生态环境保护使命。作为超大城市,上海一直在探索城市和自然交融的最佳实践,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落到郊区、市中心城市更新、五大新城,包括新片区的建设、示范区的建设。整个过程中,“一江一河”的贯穿,黄浦江两岸45公里,苏州河42公里,还岸于民,两边堤岸的生态也得到了改善。

生物多样性方面,貉、多年未记录到的小灵猫等野生动物,獐、麋鹿等曾在上海生活过的物种通过重引入工程相继“返沪”;长宁区“生境花园”、复旦大学“貉以为家:公民科学助推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保护和科教”,都入选COP15联合国“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有效提升了本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影响力。

上海美丽城市的建设,不仅在传统的水、气、土、声、渣方面做得更好,还在碳达峰碳中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代表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展示。据程鹏介绍,COP15生物多样性保护第一阶段会议在昆明举行,第二阶段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上海在积极地尝试参与,展示上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果和经验。

编辑:史小静

转自:中国环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