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千亿级投资“活水”赋能高质量发展
——来自张家口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一线的报道

10月1日拍摄的阿里巴巴张北庙滩数据中心。张家口正以绿电为支撑,加速建设全国“算力之都”。李小永摄

10月16日,在张家口市数据和政务服务局企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前来办事的企业代表提供帮助。本报记者 刘雅静摄
□刘雅静 郑媛媛
秋日的张家口,项目建设热潮涌动:腾讯国内首个风电、光伏、储能一体化数据中心微电网项目在怀来县落地;中明智算(河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中心机房内,机柜及配套设施已完成最后调试;领克张家口工厂的总装线,迎来了全新改款的领克03……
这一个个繁忙的场景,是张家口以招商引资为生命线,以项目建设为主引擎的生动缩影。“十四五”以来,该市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紧扣城市功能定位、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通过机制创新、产业聚焦、服务升级,推动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深度融合。截至今年9月,完成重点项目投资约1880亿元,2022年至今签约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784个。千亿级投资的“活水”奔涌而来,为张家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机制破局:下活“一盘棋”,打通项目落地快速路
张家口市将招商引资摆在重要地位,构建起“上下联动、高效协同”的保障机制,让招商工作从“零散推进”转向“系统作战”。
走进张家口市投促局办公室,一本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台账吸引笔者。上面记录着每周汇总的由县区上报的问题,以及第一时间推送相关部门解决的进度。台账中总投资90亿元的沃尔沃新能源汽车改扩建项目,便是全市招商引资机制效能的生动注脚。从项目签约到2023年9月正式量产,相关部门全程跟踪服务——帮企业协调用地指标、对接供应链资源、加快审批流程,最终推动项目在量产当年12月实现日均下线1000辆、外运1000辆、出口1000辆的突破。这一成果,让张家口汽车产业实现从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车的变道超车。
高效联动的背后,是多层次统筹调度机制的支撑。在统筹调度上,该市主要领导定期听取整体工作、研判重点项目推进情况,分管市领导分县区、分领域细化部署,市投促局聚焦考核重点,召开专题会议48次;推出“飞书”动态晾晒机制,将各单位对接洽谈、招商成果及时发布,持续展示,让各县区在“比学赶超”中形成招商合力。
队伍建设是机制保障的关键。2023年以来,该市多次组织招商干部赴杭州、成都等地培训考察。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的智能生产线让桥东区招商局的李俊海印象深刻:“看到8兆瓦超长运距智能刮板输送装备实现全国产化,明白了‘懂产业才能招好商’的道理。”如今,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教”,该市已举办“招商微学苑”“招商大讲堂”等活动100余期,近万人次参训,培养出一批懂产业、懂政策、会招商的专业化招商队伍。
产业发展:瞄准新赛道,打造集群发展强引擎
招商引资围绕主导产业招大引强,让项目从单点突破转向集群发展。近年来,该市紧扣新能源、大数据、现代制造、冰雪经济、算力产业等重点赛道,推动招商引资从量的积累向质的跃升转变,让一个个龙头项目成为产业集群的“领头雁”。
算力产业是张家口市精准招商的典范。10月17日,在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上,有业务落地张家口的腾讯、世纪互联、中联数据、明阳智慧4家企业带来了硬核成果:腾讯展示新一代数据中心与政务大数据场景,世纪互联携超6万P算力规划项目亮相,中联数据展现蔚县绿色智算基地的规模优势,明阳智慧则带来智慧风电与“源网荷储”一体化方案。目前,张家口已建成数据中心48个,投运标准机架78万架,算力总规模超过20万P……“绿色供能+绿色用能”的路径,让大数据产业成为张家口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龙头项目的落地,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的集聚。在经开区,2024年总投资200亿元的中明算力中心项目签约后,仅用10个月就完成一期项目建设,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见效”。目前,机房内机柜及配套设施已完成最后调试。领克张家口工厂的总装线,迎来了全新改款的领克03。新车聚焦外观设计、内饰质感与智能驾驶,实现了全方位的革新与升级;康保县鸿蒙制氢工厂氢气管线安装正有序进行……一个个龙头项目的落地,让张家口现代装备、新能源、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近年来,张家口成功吸引多家冰雪装备企业入驻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园,截至2024年,园区签约项目58个,注册企业48家。该市与上海城市投资联盟合作的“基金+项目”对接会,举办“基金+项目”路演活动4场,推介有融资需求项目30个,让更多项目从“纸上”落到“地上”。
服务暖心:提升软实力,注入项目发展新动能
今年1至7月,该市重点项目建设量质齐升。完成投资203.4亿元,全年计划开工的65个项目中63个顺利启动,开工率超96%。
这些成绩离不开该市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2023年2月,京西智控签约落地,该项目当年4月开工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当地政府组建了项目推进专班,在项目审核、用地批复等方面为企业开辟了绿色通道。当年11月,京西智控张家口基地一期顺利投产。从开工到投产仅用了220天,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这背后是张家口“数字赋能+精准服务”的有力支撑。
近年来,该市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以数字赋能提升服务效率。目前,推广使用“企服码”智招大数据平台,已完成意向企业评估8432次,筛选重点目标企业8476次。数字赋能之外,金融支持同样解渴,出台《金融支持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作机制》,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慢”问题。
基础保障的完善,让企业安心发展。围绕光伏、风电、汽车、大数据等产业,该市绘制了51个细分领域产业链图谱,清晰标注上下游企业、关键技术缺口,为招商和项目落地提供“导航图”;编制的《张家口市投资创业服务指南》让企业“一册在手,政策全有”;“智投张垣”平台改版升级后,企业可在线查询政策、提交诉求、对接资源,服务便捷度进一步提升。
如今,张家口烟厂易地技术改造项目的厂房主体已封顶,计划明年投产,将推动烟草产业智能化升级;兆铭新建汽车冲压零部件总成项目正在安装设备,投产后可为沃尔沃、长城等车企提供配套;河北鸿蒙风电光伏发电综合利用(制氢)、尚义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施工现场,建设者们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全力推动项目从“施工图”变为“实景画”。
文章转自:河北凤凰网
冀公网安备130283020001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