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宁夏、陕西和山西四省(自治区)作为中国传统能源开发与供应的重要战略区域,是中国煤炭主要产区。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合会)2025年年会期间,国合会“中国传统能源地区低碳转型”专题政策研究课题组发布专题政策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再次聚焦“煤炭三角区”传统能源产业清洁化升级路径与绿色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探讨传统地区能源转型路径。

报告指出,煤炭三角区的能源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面临多重挑战,面临平衡好经济增长和能源转型的突出难题,在支撑经济增长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也造成对煤炭的“锁定效应”和路径依赖,削弱了产业多元化发展能力,并对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形成制约。
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煤炭三角区的化石能源发展需顺应中国能源转型的大趋势,需要设立与减排目标适应的煤炭退出路线图,并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与丰富绿电资源,系统规划区域现有产业深度脱碳和替代产业发展路径。
“煤炭三角区产业转型的核心在于推动煤基产业有序退出及高碳环节的技术替代与系统优化。我们建议通过区域协同机制,助力绿电、绿氢等重要绿色生产要素发展,重塑区域新资源禀赋,同时以零碳园区和零碳贸易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探索绿色技术、方法标准和政策制度的系统集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所长,国合会“中国传统能源地区低碳转型”专题政策研究中方联合组长吕文斌介绍说。
煤炭三角区拥有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是国家“沙戈荒”大型风光基地的核心区域,地广人稀、土地成本低,非常适宜大规模建设风光发电项目、储能电站和源网荷储一体化等工程。同时,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尤其是现代煤化工的建设,“东数西算”等国家级战略的落地,增加了这一区域对绿电消纳的需求,也提供了多种技术的应用场景。
煤炭三角区富集的绿电资源禀赋,为构建清洁高效的产业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氢基产业发展和碳移除技术示范为核心的“新三大建设”,可以进一步推动低碳零碳技术的应用,从而推进煤炭三角区绿色低碳转型。
报告聚焦煤炭三角区绿色低碳转型路径及其实践探索,建议在国家层面制定煤炭三角地区能源转型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设立煤炭三角区绿色低碳转型目标。同步制定煤炭可持续退出的目标和路线图,以煤炭三角区为示范,探索创新促进煤炭可持续退出的转型路径。同时,创新煤炭三角区区域内和区域间协同机制,将新能源打造为区域新增长极,完善煤炭三角区多元化资金方案,助力煤炭三角区协同绿色低碳转型。
文章转自:中国环境网
冀公网安备130283020001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