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4家企业申请纳入环评分类试点项目,“零等待”开工,节省至少三个月的手续办理时间,节约十余万元资金成本;位于北京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的某印刷项目向大兴区生态环境局去函请示免于环评管理,大兴区生态环境局第一时间复函,实现了企业申报当天即可开工......近年来,大兴区作为全国首批优化环评分类管理试点区域,积极探索,敢于创新,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管理水平,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积极争取改革试点
2024年9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环境影响评价改革的通知》,并要求2025年9月底前将试点总结报告报生态环境部。
“大兴是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规划环评等工作有较扎实的基础。”大兴区生态环境局行政审批科科长王慧聪说,“接到通知后,我们感到有机会、有责任、有能力为大兴经济社会发展探索和贡献生态环境保护的力量。”
优化建设项目环评分类管理试点,是统筹优化环评分级分类管理,实现环评分级管理与基层管理能力更相适应,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探索。这不仅要求基层能力与之相匹配,也考察省级生态环境部门统筹考虑经济发展和环境管理的水平。
2024年10月,大兴区生态环境局第一时间成立改革试点工作专班,在生态环境部和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的专业指导和支持下,从管理和技术层面研究环评、排污许可及执法监管的相关政策、标准规范,并以最快的时间编制完成了《北京市大兴区优化环评分类管理试点工作方案》和试点行业环境准入指引。
“比如,在管理方面,可以实现项目环评和排污许可的有效衔接;在技术层面,将生态环境各项导则、标准、规范融会贯通后,制定行业的生态环境准入指引,这在招商阶段可辅助指导项目选址。”大兴区生态环境局行政审批科秦雨晴介绍。
2025年1月,大兴区取得了生态环境部试点实施复函。3月7日,大兴区人民政府网站正式发布《优化环评分类管理试点工作的公告》,正式吹响了改革试点的号角。
科学选择试点行业企业
“改革就像蹚水过河,得胆大心细。”王慧聪说,虽然《公告》编制整体过程顺利,但对于试点行业企业的选择,尤为审慎。2024年10—12月,大兴区生态环境局就试点行业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多次组织推进会、研讨会,就试点区域、试点行业和试点行业准入指引反复研讨沟通。
“那段时间,反复比较大兴区的各行业企业,不知修改了多少次指引,每次都会就行业产业的工艺流程、企业经营的业务特点模拟确认。”秦雨晴说,“为加快工作进度,生态环境部试点工作组带领清华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学者也前来就政策与技术难点问题开展指导。”
2024年11月15日,生态环境部试点指导工作组在大兴区生态环境局召开来京帮扶座谈会,在制度衔接、专业把控等细节提出了诸多非常具体而深入的指导。
近年来,大兴区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氢能源、生物制药等产业蓬勃发展。“我们仔细考虑产业分布特点、北京市禁限目录对行业部分领域的限制,以及生态环境部划定的具体试点范围,大兴区生态环境局最终拟定‘3+’个试点行业。”王慧聪说。
“3+”个行业,即汽车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和印刷行业。在试点实施过程中,如有属于生态环境部规定的31个行业范围内的其他行业项目入驻辖区,大兴区可制定该行业指引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部备案后纳入试点范围。秦雨晴说,“也就是说,‘+’的设定为试点期间形成更多实践案例,留足了空间。”
具体而言,汽车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试点范围是取消仅分割焊接组装的项目环评,印刷行业试点范围为取消所有报告表的项目环评。
“分割焊接组装工艺特点的一致性与污染治理措施的成熟性是我们的重要考量因素,而印刷行业前期低VOCs含量油墨的普及性与北京市印刷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严格要求,让我们有信心在印刷行业开展试点。”王慧聪说。
大胆推进,完善管理
“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这是此次大兴区生态环境局开展优化环评分类管理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我们通过‘政策解读+申报指导’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为符合条件的项目开辟绿色通道。”秦雨晴说。
3月10日,某先进氢电动车及车架储氢一体化系统研发制造中心项目和某公司书报刊印刷项目就来函请示关于免于环评管理后,大兴区生态环境局3月10日当天第一时间复函,企业得以在申报当天即开工。
“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第一时间圈定试点行业,第一时间复函相关试点环评项目实现‘零等待’开工建设。”王慧聪说,“试点工作跑出了‘加速度’。”
企业申报当天即可开工,有力推动了企业抢占市场商机。试点企业北京华邦印刷有限公司高子喻说,“此项创新试点,为我们提供了极大便利,不仅节约了编制报告、环评审批、环保验收等所需的时间和费用,我们还能迅速投产,更多精力可以放在生产经营上。”
“试点工作得以快速开展,与前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扎实有效,较高规划环评质量有着莫大关系。”秦雨晴说,在项目入区联审或前期沟通阶段,利用市区两级信息化平台,已就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及规划环评符合性对企业开展指导服务。
此前,三个试点行业均已建立起完善的排污许可制度,确保试点后项目的环境风险可控。对申请试点项目,大兴区生态环境局还建立了动态台账进行管理,在项目开工前进行排污许可现场指导并核实选址、设计等方面的生态环境符合性,将项目相关信息与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共享,纳入“双随机一公开”管理。
与此同时,大兴区生态环境局还多次与试点企业负责人面对面沟通,就环保新政策、建设项目情况、排污治污方案等进行深入交流,提供工艺优化建议。“明确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是我们确保改革试点工作,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基本逻辑。”王慧聪说,改革试点工作将始终坚持“环保责任不减、绿色标准不降”。
下一步,大兴区生态环境局将做好宣传,引导更多企业参与申报,享受政策红利。同时根据企业需求提供生态环境政策帮扶,督促企业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不断为优化营商环境贡献生态智慧。
文章转自:中国环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