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发言人娄勤俭就大会议程和人大工作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有哪些安排,过去一年全国人大立法工作有哪些亮点,立法工作如何更好保障中国经济发展?相关问题在发布会上均得到解答。
会期7天,大会议程共有7项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即将召开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是今年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娄勤俭介绍,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于3月5日上午开幕,3月11日下午闭幕,会期7天,共安排三次全体会议。大会议程共有七项,即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审查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的议案;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会议期间将举行三场记者会,请国务院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分别就外交、经济、民生等主题回答记者的提问。每次全体会议前将安排“代表通道”,全体会议后将安排“部长通道”。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成立法亮点
谈及去年一年十四届全国人大及常委会立法工作成果时的立法工作,娄勤俭用“成果丰硕”来形容。
去年十四届全国人大及常委会编制完成立法规划,统筹安排本届五年立法任务,规划包含130件项目,其中一类项目79件、二类项目51件。同时制定法律6件,修改法律8件,决定提请大会审议法律案1件,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11件,正在审议中的法律案有18件。
在重要立法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是亮点之一。娄勤俭介绍,去年制定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修改海洋环境保护法,作出关于设立全国生态日的决定,启动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工作。
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法律的实施,2023年共开展了5项执法检查,涉及种子法、安全生产法等多部法律。记者在中国人大网搜索发现,去年5月至9月,为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湿地保护法贯彻实施,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湿地保护法实施情况进行深入检查。
组织生态环境法典编纂保障经济发展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国家立法机关,主要通过行使国家立法权,为做好经济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娄勤俭介绍,接下来全国人大的立法工作将在四方面重点发力,落实党中央的部署和安排:
围绕改革抓立法。包括落实金融体制改革、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通过立法把改革成果固定下来,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聚焦开放抓立法。包括制定关税法、修改国境卫生检疫法,完善现行法律的涉外条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突出高质量发展抓立法。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组织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工作;
立足保障和改善民生抓立法。包括制定学位法、学前教育法,修改传染病防治法。
“中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和底气。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将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稳中求进推动立法工作,以高质量立法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娄勤俭说。
编辑:尚玉
文章转自:中国环境网